煤炭的奇妙幻化
来源:超级船东资讯 编辑者:邢雅溶 发布时间:2024-9-20
高端化引领,煤炭衍生“高端服装”开祥化工如同一座魔法工厂,煤炭进入生产装置后,经过化学反应生成合成气,再变成液态甲醇,然后转化成二甲醚、醋酸、乙二醇等化工产品,最后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杯子、穿在身上的衣服等物品。煤炭在这里的涅槃重生,也折射出开祥化工十余年来推动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迈进的历程。
2010年,当时还处于煤化工产业链底端的开祥化工仅能生产甲醇和二甲醚。当时这些低端产品的市场几近饱和,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尽快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转型升级。开祥化工领导班子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对市场形势的综合研判,明确将1,4-丁二醇作为下游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1,4-丁二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和精细化工原料,被广泛运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汽车等领域。
2010年8月至2012年4月,开祥化工先后建成两套10万吨级1,4-丁二醇生产装置,迅速成为煤化工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2014年,开祥化工又设立“年产10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项目。至此,开祥化工形成“煤—甲醇—二甲醚”和“煤—甲醇—1,4丁二醇—PBT”两条产业链,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持续提升。
从2014年到2016年,开祥化工的PBT装置一直处于技术改造和设备消缺阶段。在这一时期,国内PBT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亏损面持续扩大。而位于产业链更高端的纺丝级PBT多用于纺织、制衣等领域,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主要依靠进口。经过市场调研,开祥化工把重心锚定为纺丝级PBT的技术研发。当时全球PBT生产技术主要掌握在德国和日本的两家公司手中,国内厂家引进的技术成本极高。开祥化工联合扬州普立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过4年攻关,共同研发出PBT生产技术及专利设备。其中,“首套国产化10万吨/年直接酯化法生产PBT装置”项目荣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纺丝级PBT技术的研发成功,使开祥化工率先在河南省实现“以煤制衣”的重大突破,实现了由普通PBT向高端PBT的产业升级。
来自国内多家公司的测试报告显示,开祥化工的PBT产品断丝率、拉伸强度等指标均能满足高速纺丝和中速纺丝技术要求,被广泛运用于冲锋衣、高端羊毛衫、汽车零部件等下游产品的制造。笔者在开祥化工产品展区看到了以煤为原料制成的衣物,款式新颖,色泽亮丽。
开祥化工通过产品升级,既推进了高端产能的发展,又化解了过剩产能。煤炭在开祥化工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蝶变”。
“企业坚持产业链、产品链的延伸,一方面是顺应行业发展需要、顺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能够让煤炭的价值形成‘倍增效应’。”开祥化工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多元化发展,煤炭变身“可塑之材”
开祥化工在拥有良好前端产业链的同时,也积极向产业链中下游方向发展,使产业链、产品链更加多元。2021年9月,开祥化工开工建设二期10万吨PBT系列产品项目,并于今年8月具备生产高质量可降解塑料产品的能力,产品质量达到市场优等品水平。煤炭在开祥化工完成了第二阶段的“蝶变”。
“传统塑料从问世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埋在土壤内可能几十年、几百年都不能完全降解,或多或少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而可降解塑料在特定的环境、温度以及湿度下,一般6个月内能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甚至是有机物。我们不仅能生产日常生活所需白色透明生物可降解塑料袋,今后还将生产快递包装、食品包装、农用地膜以及产品包装等,可以覆盖我们的衣食住行。”谈及可降解塑料的优势,开祥化工相关技术人员兴奋地介绍。
目前,开祥化工的PBT产能已经达到每年近20万吨,位居全国前列,并能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在线切换”多种可降解塑料产品。看似平淡无奇的煤炭经过千万道工序,变成了能融入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可塑之材”。
通过现代煤化工工艺,煤炭摇身一变成为高附加值产品,身价陡增。如转化为1,4丁二醇,市场价值能够提升16倍;转化为高端PBT,市场价值提升近20倍;转化为可降解塑料产品,市场价值提升近25倍……
“十余年来,我们坚持产业链深度延伸,坚定不移向高端产业迈进。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以煤炭为‘头’,高端新材料产品为‘多尾’的新兴煤化工产业发展模式。”开祥化工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开祥化工已成立改性实验室,正携手国内相关科研院所围绕可降解塑料产品开展改性合作。
随着《河南省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的出台实施,开祥化工再逢利好发展机遇。开祥化工抢抓政策“风口”,在做好装置稳定运行的基础上,走访国内厂家和客户,进一步打开省内和省外两个市场,先后与山东、江苏、安徽、重庆等地的可降解塑料产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低碳化发展,打造绿色转化“八卦炉”
要想煤炭完成“七十二变”,就必须有高效的“八卦炉”。对于煤化工企业而言,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低碳化、绿色化发展则是企业行稳致远的保障。
企业成立伊始,开祥化工就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目标,确保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用。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开祥化工严格遵循节能减排和“零泄漏、零污染、零排放”原则,加快推动高耗能、高排放装置节能技术改造。2014年,开祥化工率先响应国家号召,第一批对锅炉烟气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并于2017年初全面完成。2016年,开祥化工又瞄准“根除污染源”这一目标,拿出占当时全年产值2%的资金,引进当时国内最先进的低氮燃烧加SCR脱硝等全套工艺。
2022年以来,开祥化工严格对标国家、河南省以及行业标准,确保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最大能力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开祥化工总经理胡金明形象地说:“绿色低碳发展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煤化工企业来说就像一根扁担挑着的两头。为此,我们不断找寻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平衡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经过不断摸索,开祥化工通过创新引领、装置升级等方式,对固废、液废进行资源化利用处理,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其中,废旧铜铋催化剂回收利用项目,实现废铜铋催化剂就地转化,消除了废旧铜铋催化剂在储存、运输方面的安全环保隐患,每年可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414万元;废硫酸处理回收利用项目,可对产生的废硫酸再利用,每年可新增经济效益1350万元;循环水余压回收发电节能改造项目,利用工业循环水的富余压力发电,每年发电量约480万千瓦时……
与此同时,开祥化工还完成了低压催化剂国产化、脱离子树脂国产化等技改项目。这些项目在立项之初就充分考虑装置的匹配性、绿色性和环保性,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可以节约生产成本2000万元。
在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下,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应运而生。2023年2月,开祥化工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在此后由国务院国资委主办的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上,开祥化工申报的“基于5G+智能工厂的煤化工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场景”从数千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生产运营类一等奖。今年5月,开祥化工建成投用5G环保数据综合展示平台,成为河南省首家通过5G技术实现环保数据综合管控、集成应用的企业,实现企业环保数据实时查看和异常情况提前报警。
开祥化工还依托已有的“煤—甲醇—二甲醚”和“煤—甲醇—1,4丁二醇—PBT”两条产业链,积极谋划建设与主装置互补配套的“短平快”绿色发展项目布局。今年6月,开祥化工建成并投产“1万吨/年电石渣制备硫酸钙晶须”项目,实现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电石渣的再利用。
“道虽长,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当前严峻的形势正是煤化工产业推进深度转型的有利时机,作为一家国有煤化工企业,开祥化工将坚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信心,坚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的决心,坚定创新、引领、提质、增效的恒心,矢志不渝走煤炭深度资源化再利用的发展之路,努力让煤炭在开祥化工‘蝶变’升级、跨越升级、焕颜升级。”开祥化工党委书记、董事长梁学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